n120的标准值是多少
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暂行规定
中国建筑西南勘测设计院
一九九一年六月
一、适用范围
主要适用N120贯入指标大于6击(N63.5≥15)的中密、密实卵石层和含少量漂石的卵石层,不适用于砂类土和卵石层。
触探最大深度不超过20m。
二、技术规格
1、设备规格
落锤质量120kg;落距100cm,
2、动阻力以探头每贯入地层10cm时的实测锤击数经过校正后得到的锤击数表示,记作N120。
如何评价电影《每分钟120击》
绝对值得一看哦,这是一部让人感同身受的“沉浸式”电影。 它的故事发生在艾滋年代,但罗宾·坎皮略没有用现代眼光回顾得云淡风轻,而是自始至终都带着沉郁的激情。LGBT观众仿佛只要纵身一跃,就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病魔的无情、社会的恐惧和人性的对撞。那些感动、羞耻、绝望、亢奋、焦灼、愤怒、欢笑、泪水和鼎沸,就像搅动生命的万重浪,又像川流不息的动脉血液,每分钟都在锵锵敲打心脏。
但无可否认的是,这也是一部非常“挑观众缘”的电影。它的前半部分是激荡的群体运动,后半部分是个体的爱、病、死,衔接两者的是一段露骨而缠绵的同性床戏,接下来电影的节奏由疾转徐,讲述两位男主角在病痛中相爱的故事,剪辑也充满了诗意:巴黎公社的起义篇章和抗艾人士被铐起的画面交叠在一起;上一秒是夜店轻舞飞扬的尘埃,下一秒变成病毒对细胞的入侵;触目惊心、被鲜血染红的整条塞纳河;雪夜里断续如白烟的呼吸…就艺术性而言,《120击》毫不逊色于《费城故事》。 它从一开始就是一群愤怒人们的集合。如果说之前的艾滋电影已经让人们见识到这个群体如何对抗制药公司、对抗政府机构、对抗社会偏狭,《120击》则是让人们看到了这群人如何对抗自己。
ACT UP内部的冲突和对抗是《120击》塑造得最成功的地方。这部电影的重要性都毋庸置疑,它已经在同志影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一笔。它提醒着依然可能被边缘化、被污名化、“存在即是原罪”的我们:如果普通人的心跳是60下,LGBT需要每分钟120击——因为只有每分钟120击,才能让我们不受践踏的活下去!
《每分钟120击》讲述了在九十年代初期,一个名为“ACT UP”的民间公益组织,为了同性恋群体的权益和艾滋病患者的未来,组织起来反抗争取的较为激进的行为。
从客观上来看,这些人有些无理取闹,甚至存在对他人和医药部门道德裹挟的嫌疑。我们当然要承认,这个群体需要被平等对待,他们的处境也的确很糟糕,让人感觉苦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直接推给社会和他人,简单来讲,医疗水平和资源是有限的,不能因为一个群体声音大,我就完全顺应他们去做,而且答应他们并不能完成的科研目标。
不过我们也得承认,这些还在在宣传避免感染艾滋病上,还是下了很多功夫的,值得鼓励和感谢,也要承认,他们对生命的渴望,对待生活的热情,散发着青春的肆意与活力,也是十分感人的。正值青春年华,却要承受凋零,这真是一件令人伤心的事。只能寄望于人们注意健康的亲密方式,以及科学的发展。
今年是同性题材电影的大年。
这其实与近几年奥斯卡的政治正确风持续走高,关系甚大。
去年的《月光男孩》夺冠,就是个很硬的风向标。
官姐很看好其中两部,一个是甜茶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另一部就是法国电影《每分钟120击》。
前者对去同性标签具有普世价值导向,后者则体现了同性群体对自己人权的激烈斗志。
从导演意图来说,这片子,最为出彩的就是结尾。house音乐真的跟导演想表达的,艾滋病人的生命力所完美融合。前期的几幕,我觉得并不太好。就好比,我去吸毒纹身就代表我反叛青春一样,这都是肤浅的。前期的ac组织激进的行动,是张扬是抗议是燃烧,但绝不是活力。绝望的呻吟算是声音吗?不是,这是挣扎。很多人说这片子摆脱了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悲痛绝望,另类的展现出了活力。我看不然,因为整部没有传统的高潮迭起,有的只是真实再现。拍的也很隐忍,不提后半段西恩大篇幅的患病痛苦,前期也展现出了,其实,就算是组织内部,也没有感同身受这事。这片子还是很深刻绝望的,一点也不美好,但该死的这就是艾滋病患者真实人生!所以别提什么美好了,有的只是草泥马!house音乐不就是fuck fuck fuck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