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立朱允炆为太子,不怕朱棣造反吗
谢猴哥经常邀请!朱允文是朱标之子,朱元璋先立朱标为太子。朱标极有才能,品行端正。老四朱棣爱耍心眼,从小诡计多端,心术不正,朱元璋不喜欢朱棣。但朱标好人不长寿,年轻去世,朱元璋十分悲伤。其孙朱允文品行相当好,仁慈,善良,非常孝顺长辈,这是老朱最喜欢的。朱元璋选就选品德好的继承皇位,最后选中其孙朱允文。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有手段的,而且极其毒辣,他看中的,任何人不能反对。朱棣深知父亲的厉害,根本不敢有半句怨言,敢怒不敢言。有次朱棣说了怨言,朱元璋马上心生杀机,准备干掉老四,但北平急报,边界有叛乱,老朱才没有杀朱棣,自那以后,朱棣万分谨慎!
实际上,朱元璋晚年时已经对朱棣颇为忌惮了。朱棣在北方手握重兵,燕京与应天府相距甚近,朱元璋根本不愿意把他召回皇城。且不说一旦朱棣进城会不会明里暗里逼朱元璋让位,就说朝廷大臣们看风向然后一边倒地巴结朱棣也是朱元璋受不了的。毕竟老朱的疑心也没几个人比得了。我倒觉得他是想替朱允炆削一削朱棣风头,好让孙子坐稳皇帝位子的,可惜没能做到。加上朱允炆即位后也是很不懂为君之道,上来就想弄掉叔叔的兵权,正好给了朱棣借口。
首先朱允炆是皇太孙不是皇太子。再者朱元璋不是神仙不知道朱棣要造反,您这明显看问题角度不对。
朱允文,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孙,太子朱标的长子。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虑皇位的继承问题,在此期间,他曾想到了皇四子朱棣,因为朱棣又许多地方都与自己非常相似,但向群臣咨询的时候,大臣刘三吾提出,如立皇四子,那么将皇二、三子立于何地?当时朱元璋已经分封了诸王,而且皇二、三、四子分别被封为了秦、晋、燕王,三人的封地都是边境重镇,而且手握重兵,一但由于争储而出现内讧,后果将非常严重。因此朱元璋只得将朱标的次子朱允文立为皇太孙(朱标长子早逝)。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朱允文正式即位,改明年为建文元年。从年号上不难看出,一个建文,一个洪武,二位皇帝的性格截然不同,而且朱元璋不愿立皇太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允文像他的父亲一样,过于柔弱,过于仁慈,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太严重,恐怕日后会吃大亏。建文帝即位之后,一改洪武时期的紧张气氛,使中国大地吹过了一阵清风,他重用黄子澄、齐泰、方孝儒等文人,对先朝的政治实行改革,为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吏都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在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削番,当时的番王多是朱允文的叔叔,而且手中都有兵权,他们在自己的番地为非作歹,有的甚至摩拳擦掌准备造反。燕王朱棣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当时朱元璋的前三个儿子都已经亡故,朱棣成为了皇子中的的最长者,而且随着朱棣在对蒙古作战的过程中不断壮大,他已经成为了皇权最大的威胁。可以说建文帝的削番就是针对燕王一人的。但建文帝的软弱害了他,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这是他的第一个错误。他并没有先削燕王,而是从其他亲王下手,这样即引起了亲王们的岌岌自危,还打草惊蛇,使得燕王加紧做出准备。在建文帝决定对朱棣下手的时候,为时以晚,燕王朱棣迅速扯起了靖难的大旗。
不怕
可能压根没想过
老朱在确定接班人这件事情上其实花了不少功夫。
首先考虑的是长子朱标。
就封建正统性而言,这毫无疑问
朱标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朱标宽厚仁爱,朱元璋晚年残暴的时候,朱标苦苦劝谏,挽回了不知道多少人命。朝廷上下也都很喜欢朱标,并且这样一个老好人的性格。确实是适合做第二任皇帝的。朱棣在治国这方面,无论是经验还是才能都比不上朱标。朱棣还在北平骑马射鸟的时候,朱标已经辅政多年,有几十年的从政经验。
说朱棣比朱标强的我不知道是什么心态。不懂
最关键的是,朱元璋还留了蓝玉给朱标。蓝玉这货有多猛?熟悉明史的都知道,打10个朱棣不成问题。
蓝玉和朱标关系很铁,而且,蓝玉很讨厌朱棣。
所以朱标死了。蓝玉也要死。不死朱允炆压不住这货
老朱比较喜欢大儿子朱标,长子(嫡长子)嘛,可以理解(一般老爹都会喜欢大儿子多一些),结果朱标死的早,自然爱屋及乌的喜欢大孙子(嫡长孙),再加上朱允炆听话懂事学习好,孝顺安静不惹事,十足一个三好学生的样子;再看朱棣,打架惹事臭流氓,完全就是个混世学渣的作派。老朱考虑是对的,让三好学生搞管理(让三好生管理各个学霸大臣),让学渣去边关对付蒙古(让学渣流氓对付强盗)。从表面上看这样的安排老朱绝对没有失误。但老朱忘了一点就是,他活着的时候没问题,他一死,一分家,这可就是一个个小家庭了,每个小家庭都有自己的小想法了。第一个有想法的人还真不是学渣朱棣,朱棣虽然不大服气三好学生的侄子,更不满老朱的做法,但他前期基本上已经认命了(心中的不满都发泄在对付蒙古强盗身上了,学渣流氓抓住强盗往死里打)。本来这样维持下去,老朱家至少在这一代不该内讧。可是没想到三好学生可能是学习太刻苦,中暑了,脑袋一晕听了几个酸儒的话,晕头晕脑的在位置未稳时就开始削藩了。本来学渣朱棣就对你朱允炆当班长不满,你还没事招惹他。于是学渣用拳头教会了三好学生一个道理:没事别惹臭流氓!
谢邀
首先要纠正题主的一个错误!朱标死后,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并不是太子。那么为什么朱元璋不怕朱棣等皇子造反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封建社会的嫡长子继承制。当年朱标身为嫡长子,在建国后自然而然就成为大明的太子,虽然朱标没有等到登基的那一天,但朱元璋早就把他看作是大明未来的皇帝,而朱允炆身为朱标的嫡长子,也最有资格接任朱标成为大明皇帝,所以按照嫡长子继承制这一皇位继承的法则,朱允炆登基也是合乎礼制的,所以即便是立朱允炆在朱棣等人心中会引起不满,但也绝对不会引起这些人的谋逆之心!
2,朱标在兄弟中的威望。朱标身为长子,对其他的弟弟都很好,据记载,有时候朱元璋责罚弟弟们的时候,朱标时常会出面为弟弟们求情,在包括朱棣在内的兄弟们心中,朱标的威望很高,而朱标本身性情宽厚,也很宠爱这些弟弟,所以他们的兄弟之情很深,这些朱元璋也都是知道的,因而他才放心的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他相信基于朱标当年对他们的好,朱棣等人日后一定会尽心辅佐朱允炆的。
3,朱元璋对朱棣等藩王的器重。朱元璋对朱棣等人很器重,当年明朝建国后,朱元璋包括开国功臣在内谁都不相信,就相信自己家的孩子,所以他大肆分封自己的儿子们到各地就蕃,为大明朝镇守四方,保卫老朱家的江山,其中以朱棣,朱权等镇守北方边疆的“九大塞王”实力最强!所以朱元璋对朱棣等人是极度信任与重用的,他到死都不会相信藩王会作乱。
4,朱允炆的性格。朱允炆继承了他父亲的性格特点,非常的仁孝宽厚,朱元璋知道,大明在经过他几十年的高压统治下急需朱允炆这样的君王来施行仁政,缓和国内的紧张氛围,因为朱棣等塞王久经沙场,性格方面或多或少都有些残暴,所以只有朱允炆最适合,而且朱允炆登基后,以他的性格也一定会和他的叔叔们和平相处,朱元璋相信,他死后,大明江山会在朱允炆和他的儿子们共同治理下,更加繁荣昌盛的。
可惜朱元璋到死都不会想到,由于朱允炆削藩太过急于求成,最终还是被朱棣造了反。
明朝能打得过强悍的蒙古兵,为什么打不过清朝
一种强弱态势变迁轮换的展示而已,强盛时期的大明横扫一切,弱势时期的大明被崛起的新强势大清消灭,符合变迁规律。
天时地利人和随着时间,从内到外都在不断变化着,看似一切静悄悄,其实演变一直在无穷无尽的前进;这种演变无人能阻挡得住,只是时间问题。
要想解答“为什么明朝能打得过强悍的蒙古兵,为什么打不过清朝?”这个问题,那就要看看蒙古人与女真人有什么不同了。
蒙古人是明军的老对手了,自从他们退回草原,就开始不断地衰落,而经年的战争,让明朝对衰落后蒙古骑兵非常熟悉,早已找到了破解之法,那就是花费重金培养一些强力家兵,然后给其配上最好的装备,一等到蒙古人来犯边的时候,就带着家兵上战场作战,一般一支千人规模的蒙古骑兵,只要明军将领的家兵能够斩杀其中的十几个甚至是几个蒙古人勇士,那剩下的蒙古人就基本会退却跑路了。
没办法,彼时的蒙古人衰落的就是这么厉害,已经重回成吉思汗之前的部落状态,也就只有后来的俺答汗能够让部下,恢复一些战斗力了,至于其他部落的蒙古骑兵都能让明军用此法击退,这也是为何明朝后期,边军将领们纷纷组建家兵队伍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蒙古人还比较惧怕明军的火器,当他们碰到大量手持火器又有车堡作为屏障的明军队伍时,没啥好啃的办法,他们要不就是派少量骑兵吸引火力,消耗明军弹药,创造火力缺口,要么就是驱赶马群冲击明军阵地,但不管蒙古人用哪种办法对付明军火器,其效果都不是特别的好。
而后来新兴起的努尔哈赤和他手下的女真人却和蒙古人完全不一样,还处于上升期的女真人步兵很是厉害,能够直接当面锣对面鼓地直接在正面战场上,以堂堂正正的姿态将明军击溃解决,即使明军有着众多火器。
由于努尔哈赤等强人领袖的调教,女真人是能够在接令之后(努尔哈赤为此付出了很多,很多次他的部下都畏惧作战),舍生忘死地投入战斗,承担着极高的死亡率也在所不惜,根本不是明军将领依靠少量家兵就能够击退的了。
明朝亡于暴政,又不是非亡于军事……再强悍的士兵,也是要吃饭穿衣的,断不会为了所谓忠义,就为贪婪成性的老朱家,流进最后一滴血的……
如明朝精锐戚家军,因为政府欠薪,士兵索要工资,被明朝政府用计卸下武装,全部屠光…卸磨杀驴,其实也是老朱家的传统了……
明朝拖欠军饷有的甚至蔓延数年,以至于明朝后期多次兵变……就算发得薪水,也多半落入吃空饷的官僚手里,士兵有战斗力才怪……
朝廷虽然缺钱,但只苦农民,不苦藩王,朱家地主继续掠夺兼并农民土地(皇帝甚至带头圈地皇庄),招收三响……以至于北方土地十之八九集中于藩王手里,百姓而没有立足之地……大明朝没人在乎百姓死活……甚至官员宣称,百姓饿死不造反,方为良民……
各位将领为崇祯打仗,提心吊胆,因为崇祯随时准备杀人甩锅,崇祯十二年,曾经因为一个朱姓藩王被俘,崇祯一天杀了三十多个官员来泄愤……
这段时间,其实很多降清将领也是迫不得已,毕竟国内的这个主,谁伺候得了……
寒了士兵的心,寒了百姓的心,寒了将领的心,嗜杀,残暴,贪婪的王朝,这样的王朝,谁愿意为其卖命呢?
南宋虽弱,皇帝不滥杀,愿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也以性命相报,南宋虽窘迫,但是建立各种民生福利制度,百姓至今犹念宋时繁华……
就相比满清吧,满清入关,分藩王土地给农民,分藩王财富给军队,皇太极,等人求贤若渴,重视人才……
所以明朝军队加入清朝后,立刻战斗力满血复活,大约是这个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就如所有的末代王朝一样:政府腐败,人心离散,軍队失去应有的战斗力。特别在明末:农民造反耗尽了国力,朝庭重臣做汉奸降清、致使大明朝自相残杀丿。所以导致满清入主中原。这就是内忧外患造成的明末遗恨!
任何一个民族,包括游牧民族,只要在中原建立政权或者是和中原地区有了密切联系,都免不了衰敗的厉器,那就是腐敗!第一个接受中原文化,享受中原生活的就是辽国,宋辽经过宋真宗百年和平以后,辽国失去了原来的凶猛,然后被金亡國!第二就是金国了,金国最强大的时候,占有东北,蒙古,黄河中下遊,等中原大片地区,然后在中原开始腐敗,军队失去了原來的战斗力,更失去了游牧民族的勇氣,失去了对蒙古大草原的控制,而新生代的蒙古族,保持游牧民族特色,指东打西,见神杀神,见鬼杀鬼,西方,俄羅斯为之胆寒,金國,俄羅斯被蒙古人亡國,最后蒙古人灭了南宋!第三个倒霉鬼就是蒙古人了!蒙古人占領中原99年,迅速的腐敗下去,陈友諒,朱元璋,张士誠等高举义旗,开始了推翻元朝统治,蒙古军队力量还是可以,然朝廷腐敗,汉族人多,最后被朱元璋,徐达,篮玉等逐出中原!而明朝到了晚期,需要供养的皇族增加,国家财政紧张,只能对百姓加税,而贪官污吏乘火打劫,人民苦不堪言,军队杀良冒功,张献忠,李自成农民起义,清兵关外虎视眈眈,崇禎没有攘外必先安內,明朝为李自成所灭!而李自成没有控制好自己的队伍,进了北京迅速腐敗,将军忙着勒索明朝官員,吴三桂父親吴襄被抓,陈圆圓被抢,吴三桂千军一怒为红颜(若是真的投降李自成,吴三桂才是死路一條),吴三桂和清兵联合,追杀李自成,而清兵借机占領中原!而清朝得了中原以后,亦开始腐敗,八旗兵失去战斗力,以绿营兵代之,绿營兵不行,又以湘军淮军代之,湘淮軍又不行,又以袁世凱新式陆军取而代之!
朱元璋在推元朝的过程中是顺风顺水的,那是一路投诚而过。大多数人,被小部份人给带沟里了!只能说了解不够,或说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不一样,所以认知能力也就不一样,被带沟里也实属正常事儿。请记住概念,及认知。概念是:元朝的国号称谓名是「元」,实称大元,加国字,实称名为「大元国」!不称「蒙古」!中国历史中的大元国,史学界俗称「元」,或「元朝」。认知是:朱元璋在没有推翻元朝之前什么也不是!那么,没有推翻元朝的朱元璋就谈不上明朝。明朝那些事儿是朱元璋推翻元朝之后才建立以“明”为国号的“明”政府。明朝,实称「大明」,史学界才称为明朝。朝,指朝廷。当然也指朝圣。圣,指圣上。上,既皇帝。圣,指贤。认知二、我国历史古籍记载中有种植业,及畜牧业。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的祖先是先让子孙吃饱饭在干其它事项。认知三、中国历史中的历朝历代没有什么种族区分的哈!只有氏族。什么氏族?氏族指姓氏家族。种族的划分全是来源于西方国家,它们的目的就是破坏性的,其目的就是分裂强大的你,然后吃掉你。认知四、今中国人的祖先全来自华夏民族。华,实指中。中,实指中央,既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政府。夏,实指大。大,指大地。地,指域。认知五、我国历史中的上古行政区划是五服、四海、八荒。一家人在历史及历史记载中相互攻击辱骂始于南、北朝时期。我怎么知道?因为我看了五千年来的历史记载文!当然还有各省出土不同时期的文物。明朝袭元朝,及革新的一个过程。
元朝壁画▲
各行业祖师爷都是怎么来的,有什么有意思的典故吗
各行业祖师爷也叫“行业神”,其数量很庞大,所以清代纪晓岚有“百工技艺,各祠一神为祖”之说(《阅微草堂笔记》),如酒业以杜康为祖师爷、茶业以陆羽为祖师爷,即使是衙门中的狱吏也有祖师爷(皋陶、萧何等)。
行业神比较复杂,一个行业可以有多个行业神,也有几个行业共用一个行业神;同时,大部分行业神只是这个行业独有,但有的行业神却可以用作所有的行业,比如财神、灶神;再者,行业神还有地域性,如酒业行业神大多是杜康,但杭州地区以二郎神为行业神。
财神
行业神的创造,一般都有一个基本原则,即行业神对这个行业要有一定建树,也就是清代赵翼所说的“从来名贤殁为神,各视生平所建竖”。所以,依据这个原则,很多行业通过神话、小说等来确立自己的行业神。比如管仲为娼妓业的行业神,是源于“女闾七百的”故事,据《战国策·东周策》记载:“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国人非之,管仲故为三归之家,以掩桓公。”本是管仲在宫中建造房屋为女子居住,逐渐演变成管仲是第一个开设妓院的。管仲为娼妓行业神好歹还有一定依据,而有的则是附会居多,如孙膑为靴鞋业行业神,是传说孙膑因为髌骨被挖,所以发明鞋靴护膝;还有北方丐帮以朱元璋为行业神,是因为朱元璋在未做皇帝之前,曾是乞讨的和尚等等。
管仲
所以行业神的故事其实有很多,哪怕同一个行业神,可能也会有多个传说。但行业神的创造的原因,大概是源于人们祈福消灾的心理。
这个问题太大了,不适合在悟空问答完全展现,是一本专著的体量。我来简单谈一谈。
中国的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业神”,神和行业也不是一一对应的。有时候一尊神兼好几个行业,有时候一个行业会有不止一尊行业神。比如,金属加工、炉匠行业,会有太上老君、女娲、尉迟恭、火神、弘忍、吕洞宾等;据学者调查,轩辕黄帝在度量衡、弓箭、蚕丝、成衣、帽、鞋靴、缏绳、弹花、理发、医药、农业、梨园、毛织品、说书、巫医、眼镜等行业中都有被供奉为“祖师”。
近年网购盛行,闻有在双十一拜“马祖”的,这也是造神运动的新进展啊!
在中国被奉为祖师爷的,有大家想不到的外国人。
明代来中国传教的利玛窦先生,曾经向宫廷进呈西洋的钟表,由于是西洋的产品,当时的明人不会维修和调校,多求教于利玛窦,后来修理钟表这个行业就把利玛窦奉为祖师。洋务运动后,清朝逐步建立工业体系,进口了很多机械,被誉为“现代工业革命之父”的英国人瓦特就曾经被机械行业奉为祖师。不过神龄很短。
谈一谈哪吒
流传广泛的小说《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中都有哪吒出现。《封神演义》第十二回《陈塘关哪吒出世》写道:哪吒与龙王三太子熬丙打仗,哪吒“把三太子的元身打出,是一条龙,在地面上挺直。哪吒曰:打出这小龙的本相来了。也罢,把他的筋抽去,做一条龙筋绦与俺父亲束甲。哪吒把三太子的筋抽了,径带进关来。”绦带业据此情节将龙筋绦附会为绦带,进而把抽龙筋做绦带的哪吒奉为本行业祖师爷。
绦带是古代服装和器具上使用的用丝编织成的带子或绳子。如《如梦录·街市纪第六》记明代开封绦带业云:“绦儿匠制造印绶、儒绦、钩穗、裙绦、结挂。”
清代北京绦带业在外城先农坛西建有哪吒庙,即绦行公所。庙中所立清乾隆四十年《绦行恭逢圣会碑记》云:“盖闻:结丝分茧,月令载染采之文;博带垂绅,儒者为束躬之具。故上天之化育万物,斯民藉此养根;祖师之灵佑四方,众生感而得福。”
上图澳门哪吒庙,北京的没了。又清咸丰十年《绦行祖师庙碑》载:“凡在绦行,每逢圣会,恭庆祖师。溯经纬之初分,锦成五色;追元黄所自出,茧缫三盆。利用前民,功施后世,由来久矣。都中之建祖师庙历有年……”
据《基尔特集.哪吒庙》记载,庙内有“丝纶万古”、“广盛丝纶”、“万善同归”等匾额数面,其中“万善同归”匾落款为“哪吒祖师庙公议同建”。每年三月十五日,在庙中举行祭典。
中国各旧行业都有其保护神。行业祖师崇拜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各行业都十分重视祖师爷的祭拜,视其为本行业的守护神,有“三百六十行,无祖不立”之说,有的行业可以有几个祖师爷,有的几个行业供奉一个祖师爷。
行业祖师爷的确立,一为本行业的开创者,二为本行业发展的扶持者,三为本行业的发展做过巨大贡献者影响者,四为有象征意味者。祖师爷都是在本行业及历史上有着很高的名望地位。行业繁多,各业祖师确立的来龙去脉不是此处几百字便能说明的,有兴者可参阅李乔《行业神崇拜——中国民众造神史研究》、任骋《七十二行祖师爷的传说》等书。
略说几个:1.兽医:伯乐。伯乐,中学课本学过,擅长相马,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之誉,著有《伯乐针经》《伯乐疗马经》等著作,为当时著名畜牧兽医,很大的影响了后世兽医技术的发展。
2.戏曲:唐明皇。其酷爱曲乐,善乐器,对唐代的音乐制度做了重大的改革,设梨园、扩教坊,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艺人,为中国古代舞蹈音乐戏曲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3.丝织:嫘祖。中国为最种桑养蚕织丝的国家,传说轩辕黄帝的元妃嫘祖发明了养蚕,开始教民育蚕缫丝,治丝茧为衣服,北周后被祀为“蚕神”,后人尊其“蚕神嫘祖娘娘”。
4.鞋匠:孙膑。战国著名军事家,因同窗庞涓陷害而遭膑刑,传说其为保护被削去髌骨的伤腿,用兽皮制成有史以来第一双过膝皮靴。后世鞋匠便把其尊为保护神,祖师爷。
在我国,基本上各行业都有祖师爷,我在网上查了下,大概有百余个。
老师的祖师爷是孔夫子。
小偷的祖师爷是东方朔,看来东方朔不只会说相声啊。(一说是时迁)
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不是鲁班七号哦。
法医的祖师爷是宋慈。
酸梅汤业的祖师爷是朱元璋。(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造酒业的祖师爷是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理发师的祖师爷是罗公。
戏曲祖师爷是唐明皇。
水产业的祖师爷是龙王。
说到行业祖师爷,大家一定会认为祖师爷肯定是这个行业的创始人,或者是在这行业有突出贡献的人。其实在历史中,很多行业的祖师爷并不是因为技艺高超而得名,有些祖师爷得名的原因让人捧腹,有些则令人毛骨悚然,我们一起来说说“祖师爷”的那些故事吧。
说起鲁班,大家都非常熟悉,他就是建筑业和木匠行业的祖师爷。鲁班做这个行业的祖师爷肯定没人会有意见,因为鲁班在这个行业的贡献非常大,而且他的一些技艺至今都无人能超越。成语“班门弄斧”就是比喻某人不自量力,在鲁班门前弄大斧,说明鲁班是这个行业的领军人物,也是权威!因此鲁班成为这行业的祖师爷是名副实归。
最令人捧腹的祖师爷——关羽
关羽在民间的人气一直都非常旺,导致了很多行业都供奉关公像,并奉为祖师爷。最有意思的是剃头匠也供关羽为祖师爷,而且清朝时候还有一位剃头师在门口挂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试问天下头颅几许,下联是:且看老夫手段如何!如此霸气的对联让人佩服,只是真的会有人去剃头吗?
让人毛骨悚然的祖师爷——孙膑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鞋匠是供奉孙膑为祖师爷,这里面有什么样的故事呢?话说孙膑受了膑刑(挖去膝盖骨)以后,为了保护腿部受伤部分,制作了皮靴套上。从此后世鞋匠便供奉孙膑为祖师爷。不过这样的祖师爷,让人穿上鞋后就想到他的“膑刑”,不禁毛骨悚然!
《骆驼祥子》中的人力车是清末由日本传入中国的,也称为东洋车、洋车。人力车夫又叫洋车夫、拉洋车的。车厂子是经营租赁人力车业务的,如旧京的“马六”车厂、“五福堂”车厂等。车夫用的车多是从车厂子租的。这样一个出现很晚的职业,也有自己的祖师。
北京的人力车业奉周文王为祖师。
关于人力车业供的祖师,未见明确文字记载。漫画家李滨声告曾经回忆说:过去拉车的住车厂子,闲谈时我问他们供什么神?回答说:我们没有师傅(指祖师)。车厂子供,车厂掌柜的说供文王,文王拉车。又听一个在宅门拉包月的车夫说,拉车的供周文王为祖师爷。
所谓“文王拉车”,就是传说中所记文王渭水访贤时曾给姜尚拉过车。在近百余年的多个戏曲剧种中,都有涉及文王给姜尚拉过车的内容,秦腔、婺剧有《渭水访贤》,京剧、河北丝弦、晋剧有《渭水河》。
京剧《击鼓骂曹》中祢衡斥责曹操:“昔日里文王访姜尚,亲到渭水得栋梁,臣坐车,君拉缰,为国访贤理应当。”
蒲剧《三击掌》中,王宝钏对其父王允唱到:“姜子牙当年受贫困,渭水河钓鱼度光阴,文王访贤遇见了,请他坐车辇君拉臣,拉着他一路上精力用尽,他忠心保周朝的江山八百零八春。”
传说又谓:姜尚对文王说:“你拉了我八百零八步,我保你八百零八年。”
文王拉车姜尚坐的传说,大概是由《封神演义》中文王请姜太公坐“鸾舆”的情节演变来的。
第二十四回《渭水文王聘子牙》写道:文王臣散宜生请子牙登鸾舆,姜尚以僭越名分相辞。文王曰:“孤预先相设,特迓先生,必然乘坐,不负素心,子牙再三不敢,推阻数次,决不敢坐。
宜生见子牙坚意不从,乃对文王曰:”贤人既不乘舆,望主公从贤者之请,可将大王逍遥马请乘,主公乘舆。”王曰:“若是如此,有失孤数日之虔敬也。”彼此又推让数番,文王方乘舆,子牙乘马。大概《封神演义》中这段文王请姜尚坐车的情节,后来演变成了文王给姜尚拉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