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中学名人
王恒丰:四川省原副省长、民建四川省委主委 60级高中毕业。
杨海清:四川省政协副主席,高63级高中毕业。
郑南宁:中科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西安交大校长,68级初中毕业。
四川省绵阳中学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人工智能学院郑南宁教授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据悉,“全国先进工作者”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劳动者的荣誉称号,每5年评选表彰一次
2021年全国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和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今年的获奖者顾诵芬1930年2月4日生,江苏苏州人,毕业于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是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著名飞机设计专家,中国航空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主持了歼教1、初教6、歼8、歼8Ⅱ飞机气动布局设计,奠定了我国的亚音速飞机和超音速飞机动力设计的基石,为大飞机飞上蓝天提供决策支持。
今年的获奖者王大中出生于1935年3月2日年,河北省昌黎县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反应堆专业。是国际著名的核能科学家,是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首座具有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特征的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主要设计者,为我国的核电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国家级市级奖项的指
国家级表彰奖励是指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奖项或荣誉称号;省部级表彰奖励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以及国家部委授予的奖项或荣誉称号;市级表彰奖励是指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奖项或荣誉称号。
省部级。部级奖指以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名义颁发的荣誉称号。
省级奖指以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名义颁发的奖项或教育系统颁发的代表全省教育的最高奖项等。包括由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工会颁发的省模范教师、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省优秀教师、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省级特级教师或由教育部颁发的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或由教育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联合颁发的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等。
市厅级。市厅级奖指省(部)级所属局、厅、市级政府颁发的奖项。包括省教育厅、教育工委、省教育考试院颁发的河北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省“三育人”先进个人、省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省教育考试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
交通运输保障中心和服务中心是什么
交通运输保障服务中心是国家行政单位。职责是:
1、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交通运输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2、组织制定并监督实施有关交通运输工作规范性文件,指导交通运输行业体制改革工作;
3、组织制定城市客运发展规划和交通运输枢纽规划;
4、负责交通运输行业统计和信息发布工作;
5、负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行业管理工作;
6、负责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承担并指导交通运输行业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实施重点物资运输和紧急运输;
7、指导本区域内交通运输行业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8、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
交通运输保障中心和服务中心是为了保障交通运输安全以及提供相关服务而设立的机构。
交通运输保障中心通常是由政府或相关部门设立的机构,负责管理和监控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运行。其职责包括监测交通运输环境、预警交通事故风险、调度交通资源、协调应急救援等工作。交通运输保障中心通常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和信息系统,能够对交通运输系统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事故的发生和影响。
交通运输服务中心是为了满足广大交通参与者的需求,提供各种交通相关服务而设立的机构。其主要职责包括提供交通信息发布和查询、办理交通许可证、港口航运服务、货运代理等。交通运输服务中心通过便捷的服务渠道和系统,提供便利高效的服务,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交通运输的整体效率。
总的来说,交通运输保障中心和服务中心是为了保障交通运输安全、提供服务,并提高整体运输质量的机构。
想当年全国交警学济南,现在如何
当年全国学济南交警的时候我去了趟济南,发现济南的交通秩序相当混乱,人车混杂互不相让,那么多过街天桥没人走,济南交警最大的优点是态度很和蔼很耐心的劝导路人和驾驶员接受处罚,反而我们威海的交警黑着脸大吼一声,交通秩序井然。我不知道威海的交警应不应该学习济南。当年的济南交警那里值得学习。
漳州110,济南的交警,都很好啊。但随着信息智能化后,交通秩序有所改善。目前,电动车、行人闯红灯有抬头趋势。白天主干道的大货车、渣土车有点多(原来白天是禁行)。公交车道里的非公交车(大巴、单位通勤车)有点胡作非为!一会公交车道,一会正常车道,来回窜!渣土车仍然十分疯狂!有摄像头的地方还算老老实实,一旦躲过摄像头,可以说是肆无忌惮,卷起滚滚泥尘!给别人的印象特差。建议交警在渣土车出现频繁的路段,辅路执勤好好查办!不要在主路或辅路停警车,谁看见警车不规规矩矩的!
二战60万日军俘虏,有多少活着回来
1945年二战末期,苏联百万大军突袭东三省,七十多万的日本关东军成为俘虏,这些俘虏的命运大多是成为了苏联的免费劳动力,并且最后活着回到日本地头的人只有三十多万,这剩下的几十万人则是永久的留在了苏联的土地上。
其实,苏联毛子也是非常阴险狡诈的,在苏联对日宣战的时候,他们先是递交了宣战的文书,但是却又切断了日本的人的通讯路线,导致日本关东军都不知道有这回事就已经被苏联毛子拿下了。
这七十多万的日本关东军的下场就是作为苏联开垦的远东地区的基石,他们要挖矿,挖井,修铁路,给苏联人免费造房子,免费卖苦力。不仅如此,这群人都还是缺衣少食的,很多人就是被饿死的,或者冻死的。
要知道苏联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战争,死了几千万人(两千七百多万)的人口,因此,在战后苏联其实也面临这粮食紧缺的局面,连苏联人自己都缺粮,可以想象日本人可能吃饱?
甚至有时候苏联毛子多喝了点酒,要试试枪法,就从俘虏营里面拉一些人出来当作靶子,运气好的还有的活,运气不好的,真的是直接就这么没了。反正可以说,这几十万的日本关东军还真没有几个人是正常死亡的。
等到1946开始,这批人开始陆续遣返为日本,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内,就死亡了几十万人,可见毛子们也不是善人。这就当作是他们为战争的赎罪吧。
大约回来10多万人。
1845年8月,苏联红军对日本关东军发动了攻击,一战消灭了日军8万多人,俘虏了60万人。这些被俘虏的日军,结果是相当惨的,他们被苏联人发配到了天寒地冻的西伯利亚做苦力。
其实,苏联并没有预料到会有60万的日军俘虏,所以并没有做好接收俘虏的准备。但突然得到这么一大批免费劳动力,苏联人自然不会浪费,他们将被俘虏的日军全部发配到了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工厂做苦力去了。由于当时交通不方便,许多战俘可以说是徒步走到西伯利亚的。在这过程中死了不少人!
当时的战俘营条件很差,被俘虏的日军并没有得到所谓的人道主义对待,苏联人完全不把这些人当成是人。他们在寒冷的冬天住在简易的窝棚里过冬,平时基本吃不上热饭喝不上热水。许多日军战俘都没能熬过第一个冬天。
在西伯利亚的第一个冬季,就死了5万多名战俘。当年幸存的一个日军战俘就说过
“西伯利亚茨塔沃战俘所,据说关押了将近1500人。一个冬天过去,据说就有500多人死于疾病和饥寒,因此,凡是在西伯利亚呆过的人,都习惯用‘地狱’一词来形容这里的营地……因为死亡人数太多,那位担任所长的苏联军官被追究责任,也给送进了劳改营。他的后任是一名文官,营地的状况渐渐有了好转。”
后来苏联归还了约10多万的日军俘虏,剩下的,基本都死了。除去疾病、饥饿、天气等原因,还有一部分是被苏联处决了。
由于当时苏联食物短缺,所以每天给战俘提供的食物是很少了,所以苏军经常会采取各种方法来屠杀日军战俘。
1945年8月8日,苏联百万大军对日本在我国东北的70万关东军发动突然袭击。在袭击前,苏联人搞了一波骚操作:苏联给日本大使馆递交宣战书以后,就切断了日本大使馆的对外通信。也就是说,日本大本营根本不知道宣战的事。
苏联人这一招,可比日本人搞“不宣而战”高明多了。日本人在“九一八”“七七事变”“日俄战争”,等等,都是搞得偷袭,不宣而战。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时,本想搞个时间差,“开战前半小时递交《停止谈判通知书》”,不给美军反应时间。后来,因为日本人自己出错,把“宣战诏书”交晚了,还是不宣而战。真是卑鄙!
苏联发动进攻一周后,也就是8月15日,天皇宣布投降了。日本关东军的那些老弱病残,基本都当了俘虏,总数在56万至76万。(反正不给你准确数,多死几万也没法查证。)
对于这些俘虏,苏联也很硬气,能干活的都拉到西伯利亚开荒去!火车不够,就走着去。吃的肯定也不够,因为,苏联人自己都很缺粮食,开始啃土豆了。这些一米六的日本兵,在一米八大个的苏联兵面前也不敢反抗。毕竟,人高马大的苏军还拿着冲锋枪!单挑群殴,日军都不是个!
而苏联也很人性化,制定了9898号法令《关于日本陆军战俘的接收,住宿和劳动利用》。至于怎么执行,那就别管,反正有法可依,在国际上也说得过去。
于是,这些曾经犯下滔天罪行的日军,开始了开荒生活。这些人被分布再看苏联各地的70多个战俘营里,修铁路、开荒、挖矿,啥活都干。医疗、生活,都自己解决。至于食物,肯定给,但是,不管够。闲着没事,苏联的政委们也会经常给日本战俘上课。甚至,毛子喝多了,也可能拉出去几个练练枪法。搞完了,再让日本兵去埋。
等到1946年,这批人开始陆续遣返。也有回不去的,大概在20万-60万之间。按照美国的数据,大概有35万人死在了苏联。也有日本兵选择留在苏联安家的,甚至还有入党的,这都是少数了。至于具体数据,苏联表示不知道,很遗憾。日本政府自己也不追究,还不把返回苏联的日本兵当退伍军人。
反正就是一个数字,差个十来万也正常。
(文|勇战王聊历史)
二战里日军当俘虏的不止60万,日本投降光中国战场接收的俘虏就达百万以上。所以这个问题应该是问的被苏联俘虏的60万日军。老实说,苏联对日本战俘很客气了,死的人不算多,大概才10几万,绝大部分日本战俘都活着回去了。
在二战后期,苏联根据《雅尔塔协议》,向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了进攻。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关东军的精锐大多被抽调去了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战场,此时的关东军战斗力已经大幅度下降,甚至连步枪都装备不足。所以面对苏军的猛烈攻势关东军迅速崩溃,除了少数要塞地区外,关东军基本没形成什么有效的抵抗。
对于苏军来说,在进攻时最大的麻烦是因为推进太快补给跟不上,而不是日军的抵抗。既然抵抗不怎么强烈,70万关东军战死的并不多,最后有大约60万人当了俘虏。考虑到战争期间国内青壮年损失太多,苏联本着废物利用的想法,把在东北俘虏的60万日军俘虏都拉到了西伯利亚去开荒。
虽然战斗期间日军抵抗不激烈,苏军在战斗中损失不大,他们对于日本人也就没有太大的仇恨,对于日本战俘也就不会刻意虐待。但是由于西伯利亚的自然条件恶劣,加上苏联战争期间损失太大,国内条件艰苦,本国居民的生活水平都不高,这战俘的待遇更要打个折扣。
这就导致在西伯利亚的日本战俘吃穿用居住都很差,加上他们从事的都是伐木、开矿、修路等重体力活,所以在第一年里日本战俘还是至少死了4、5万人。
但是第二年开始,随着苏联国内条件的改善,战俘的日子也好过了不少。据日本战俘斋藤邦雄回忆,日本战俘每天可以领到350克黑面包,450克杂粮,600克蔬菜,50克鱼,50克肉,20克砂糖。此外还有香烟、茶叶、盐和食用油等物资供应。
而在1948年以后,苏联的经济已经基本恢复,战俘的供应标准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俘虏中的技术人员甚至每天可以额外获得300克白面包,其他配给物资也比普通俘虏多120%,比当初在日军里吃的还好。
因此到苏联释放日本战俘时,60万战俘不过死了10多万而已(具体数字因为统计口径不同而有一定差别)。这个死亡率在二战各国的战俘营里并不算高。
不过冷战时日本站在美国一边和苏联为敌,日本和西方媒体为了抹黑苏联,还是大肆宣传苏联虐待日本战俘。所以也就让很多人认为苏联真的对日本战俘很差。
回来50万。
其实俄国人已经相当的仁慈的,他们只是小巫见大巫,比如说著名的死亡行军中走了120公里的路,美国人就死掉了至少1/5的美国大兵。
将近2万人死在了路上,而在西伯利亚的战俘中少了10万人,大部分都是因为冻死饿死的。
从东北出发到西伯利亚,整个行程近万里。一开始是徒步的,后来坐上了列车。
在徒步途中,苏联人要求日军保持队形,自然跟不上节奏的,只能去见阎王了。
由于路途遥远,而食物等补给还是很有限,于是有些人抗不住饿,那也就死路一条的我错了。
在整个路途中,因为身体弱而掉队的,在西伯利亚,早期因为饥寒交迫而死亡的,占了整个死亡人数的近一半(十年内死亡人数的近一半)。当然日本人的整体意志还是可以的,所以说减员数量并不是特别多。
1945年8月,苏联出动150万红军对在中国的日本关东军进行了全面的进攻。此时日本关东军大约有70万,经过多年的消耗战,大部分关东军精锐早已被消灭殆尽,此时的关东军大多是老弱病残,很多都是临时征召过来的,根本没战斗力。苏军摧古拉朽,经过一周多天的战斗,击毙关东军8万多人,俘虏接近60万。
苏联经过欧洲战场的洗礼,大量士兵牺牲,特别是男性劳动力的缺失。这60万日军俘虏正好可以弥补一下苏联劳动力的不足,几乎全部将他们送到西伯利亚的战俘营进行体力劳动。日军战俘在西伯利亚恶劣的天气里进行了十年的高强度劳作,不仅平时吃不饱,住的地方也是简单的木屋和帐篷,在寒冬零下几十度的西伯利亚大量日军战俘被冻死。女性战俘不仅白天要干活,晚上还要服务苏联大兵,很多受不了选择了自杀,过劳死和病死的日军也数不胜数。据统计,第一年死在苏联的日军战俘多达十多万,几乎每天都有尸体从战俘营被丢弃在荒郊野外。
日本一直和苏联进行俘虏遣返问题的交涉,直到1946年10月苏联才开始陆续遣返战俘,到1956年12月26日才将最后的1025战俘遣返回日本。苏联为什么“舍不得”日军战俘,主要是日军战俘在战俘期间表现好,听话、顺从,工作也卖力。最后苏联统计有50多万日军战俘被遣返,而日本统计只有37万被遣返,两者相差的数据为何如此之大,其中的实情也算是未解之谜了。
多谢邀请。
1945年9月随着远东战役的结束,苏军开始将在战役中俘虏的日军以 1000 人为一个单位用火车运往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由于当时苏联远东地区严重缺乏劳动力,因此日本战俘从事的劳动种类多种多样,大致有各种建筑工程、林业、农业、畜牧、水产业、矿业、工业、运输(以装卸为主)、其他的杂业。大部分人被迫使从事与建筑有直接关系的重劳动,只有体检中被认定为病弱者的人才能进行轻度工作。
根据苏联数据,截至1946年4月1 日,日本战俘为469554 人,分布在苏联内务部营411698 人;专门军医院 11147 人;苏联武装力量部工人营,46709 人。
苏联遣返日本战俘的工作在1946年就已开始,苏美双方于 1946年12月19日,在东京正式签署协议, 在签署协议之后不久,同时载有 25550 名日本遣返者轮船于1946 年12月未抵达日本。此后,苏联开始陆续遣返日本战俘和平民。优先遣返生病、体弱的日本战俘和平民;先进工作者、思想宣传者。
当时的苏日关系,实质上是苏联同控制日本的美国的关系,因此关于遣返战俘的谈判,是在美苏间进行的,日本只能通过红十字会间接的同苏联沟通一些情况,美苏之间经过长期的、艰苦的谈判,逼着苏联不得不遣送日本战俘。 但大量遣返日本战俘是在1948年之 后。例如,在1948年4月12日苏联政府决定将17.5万 名日本战俘遣返回国,1949年末又决定遣返9.5万多人
按照苏联1955年4月发表的数据,1946-1950年苏联共遣返战俘510409人、被拘留者7011人 和民间人士499675人。
1956年10月19日《苏日联合宣言》签署,12月12日联合宣言正式生效后,苏联宣布大赦战犯。12月21日最后一批日本俘虏集中到了纳霍德卡港,23日出发,24日1025名日本人到达舞鹤港。但是,日本政府认为还有很多人没有遣返。的确有一些日本战俘没有遣返回国,不过并非苏联政府不允许他们回国,而是因为各种原因战俘们不愿意回国,比如有的希望留在当地。
根据俄罗斯外交部档案,最新数据是被俘日军总人数为639776人(包括163名将军和26573名军官)-其中30328人为非日本人,来自中国、朝鲜、蒙古等,被遣返的人数为546752人(包括112名将军和25728名军官),死亡62070人。
你知道许昌有哪些名人故事吗
吴道子(约公元680年~公元759年),唐朝著名画家,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被后世尊称为“百代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他是中国山水画的祖师,被后人尊称为“画圣”,人物绘画“冠绝于世”。他善于从复杂的物体形态中吸收精髓,把凹凸面,阴阳面,归纳成为不可再减的“线”,构成线条……
晁错,放在今天河南的许昌人,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官至御史大夫,也可以说是丞相。他的一生中做的最重要的是就是削藩了,但却被诸侯们集体针对,最后在集市上被腰斩了。
吴道子,是唐代时期的著名画家,在后世中被尊称为画圣。出生于今天许昌的他,年轻的时候就因为作画而闻名,后来还因为善画进攻成为宫廷画师。吴道子在绘画艺术上之所以取得如此卓然超群的成就,是由于他自己的创新精神,他独创的一些绘画技巧被后世很多人学习。
钟繇,他出名在三国时期,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政治家。他少年时就聪慧过人,先后在汉献帝,曹,以及曹丕手中任职,为他们几位帝国的稳固贡献了重要的力量。同时他在书法上的造诣很深,是楷书的创始人,被后世的人们尊称为“楷书鼻祖”。
荀淑,今天的河南许昌人,汉朝的一位以品行高洁著称的文士。他这个人不喜欢儒家的雕章琢句,认为是浪费时间,认为人们应当不要太重视实际的学识。他的孙子荀彧是后来曹操身边有名的谋士。
郭嘉,三国时期原本是袁绍的手下,后来转投了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的北方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历史上他被称为"才策谋略,世之奇士",可见他智慧过人,是个不可多得的谋士。
许昌历史悠久,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史前文化系列、汉文化系列、三国文化系列、寺庙建筑文化系列、钧瓷文化系列等,构成了丰富的许昌古文化,因而许昌出现过许多历史名人。
1935年考入河南省立许昌第4中学,曾担任《许昌日报》《新民日报》副刊主编。 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山东抗大分校教员、新四军4师9旅25团政治处组织股长、政治处主任、 副政委,华东野战军2纵6师16团政委、21军63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等职。
参加过洪泽湖、朝阳、莱阳、莱芜、苏北、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志愿军21军干部部部长,21军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政治部青年部副部长、部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研究室副主任、政治部主任、分院副院长,陕西省七机局局长,国防科委政治部副主任、国防科工委办公厅主任等职。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中的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
1964年晋为少将军衔,1989年2月23日病逝。
1966年毕业于焦作矿业学院,曾任平顶山矿务局四矿总办公室主任、四矿技术副矿长,九矿总工程师,平顶山矿务局四矿、大庄矿矿长,平煤集团公司总调主任、总工程师,河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南省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
他长期在一线致力于煤矿工程、科研与安全技术工作,取得一些重要科研成果并多次获奖。出版有《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煤矿安全技术基础管理》《矿井瓦斯综合治理示范工程》《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煤炭资源价值与级差的理论预测方模型及其应用研究》《煤矿安全工程设计》等。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河南许昌是一座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都,在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了一大批重量级的历史名人,这里介绍几位。
㈠吴道子(约公元680-公元759)
吴道子,唐朝著名画家,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被民间画工尊称为祖师,后世尊称为“百代画圣”。
吴道子生于唐朝高宗时期,少年孤苦穷困,随书法大家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后改学绘画,渐渐掌握了绘画妙法。随着吴道子在画坛上名气增大,后被唐玄宗召到京都长度,充任内教博士。吴道子多在宫中作画,偶尔随唐玄宗巡游绘画。
㈡钟繇(公元151-公元230)
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官至太傅,故世称钟太傅。钟慧聪慧过人,先后在汉献帝,曹操,曹丕手下任职,为稳固帝国江山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他在书法上的造诣很深,是楷书创始人,被后世称为楷书鼻祖。
㈢荀彧(公元163-公元212),东汉末年曹操的谋士,字文若,颍川颍阴人。荀彧足智多谋,举孝廉,拜县令。汉末天下大乱,荀彧弃官归故里,率宗族先投袁绍,后投曹操,任司马。荀彧办事果敢,深得曹操信任,军国大事皆与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