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由运动技能、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维度构成,反映了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独特品质和关键能力。可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培养身心健康。通过体育运动可增强体质、促进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还可增加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体育三大力量基础分为
三大力量 :训练方法 ,训练手段 ,短跑属极限强度运动,是许多田径项目以及其他一些运动项目的基础.短跑主要素质训练包括有氧耐力训练、无氧耐力训练、灵敏训练、速度训练
一、最大力量训练
最大力量的发展主要通过较大重量的重复练习和抗阻力练习,一般以递增负重的方法实现的。
二、速度力量训练
速度力量主要是克服自身体重或负中小重量的快跑、跳跃或近似短跑动作结构的专门练习来实现
三、跳跃力量训练 。
做体育生的基础有:核心力量 ,耐力, 腿部力量。
1.核心力量
核心力量最基本的包括腰腹和背部肌肉力量,核心是你日后练体育的重要支撑(你的百米,铅球,跳远均需要核心力量来维持)。
2.耐力训练
耐力说白了就是你能不能跑罢了,高中的体育训练很多都是跑的,而且是强度较大的跑,(75M折返跑,速耐,八百等)所以提前打下耐力基础为日后训练做准备也是很有必要的。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什么时候提出的
2018年1月。2018年1月,在教育部颁布的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这是此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中的一个创新点,对于学校课程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学校体育 核心素养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西方部分发达国家在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将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支撑。
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必备品性和素质,有效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关乎学生的当前成长,而且关乎学生的未来发展。
在我国教育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根据OECD的界定,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还包括个体调动和利用种种心理社会资源(包括各种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在特定情境中复杂需要的能力”。它超越了“认知能力”的范畴,也不限于传统意义上“能力”的内涵和外延,而是包含了“各种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
体育老师考试中的体育素养是什么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我来试着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分两步来回答:
素养是指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道德修养,体育素养就是通过训练和实践,慢慢养成的在体育方面的道德修养。
体育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教育影响所产生的,它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质水平、体育技能、体育品质、体育个性等方面要素的综合体育素质与修养。
从以上解读可以看出,体育素养主要是在后天日积月累的训练中形成的。颗粒儿以为,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健身,第二个层次是修心。即健身+修心=体育素养,换句话说,就是健身育人。
健身,要通过学习体育知识,增强体育意识,规范体育行为,提高体育水平,练习体育技能等来实现。
修心,就要以健身载体,在健身的过程中,传承体育精神,积练体育品德。如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勇敢拼搏、刻苦锻炼、吃苦耐劳,顽强拼搏、 相互扶持、互相激励、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等。
谢邀请。个人观点。体育素养不外乎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个合格的体育老师必须热爱党热爱人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过硬的业务技能。自身身体素质过硬,能抗压。其次要有大局观念,团队精神。缺一不可。一个学校顶多就一两个体育老师。担子不轻。任务不小。单是全校学生的名单都要了解到位。学生的体质强弱要考虑到。还耍有应对突发事件的担当。都是要靠体育老师来完成。可以说体育老师一般不允许请长假。必须跟教学任务一起走。没有超强的抗压能力是不行的。谢谢!
体育八大素质
体育素质是指通过体育教育,使受教育者在身体发展水平、心理发展水平、体育文化素质、终身体育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水平和能力.体育素质的内涵目标是相互联系与相互促进的,各项目标都统一于学校体育的实践之中 。
体育素质有四个部分:体质基础、心理发展水平、体育文化素养和终身体育能力。
在社会活动中所需要的体育文化素质、体育心理素质、体育道德素质和人的身体素质的综合。生理素质是人发展的前提,心理素质是人发展的基础,文化素质则是人发展的生物学规律。
体育素养评价指标内容
体育素质内容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质水平、体育技能、体育品质、体育个性等方面要素综合体育素质与修养。
运动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相关健康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能力,伴随着思维、理解和感悟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先决条件。健身实践能力是指学生为完成设定的体育锻炼任务,联系实际采取的有意 扩展资料 运动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相关健康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能力,伴随着思维、理解和感悟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先决条件。健身实践能力是指学生为完成设定的`体育锻炼任务,联系实际采取的有意参与、强化练习、比赛运用和持续健身的决策能力,伴随着动机、态度及价值观取向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实现载体。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一、专项体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要素
1.评价指标
指标是综合反映社会现象某一方面情况的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它是社会经济统计中的术语。评价领域借用这一术语,以目标为中心,层层分解,将目标分解成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因素,通过评定这些因素来反映目标的整体特征。所以评价指标就是根据评价的目标,由评价指标的设计者分解出来的,能够反映评价对象某方面本质特征的具体化、行为化的主要因素,它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指标与目标是密切相关的。目标是指标的根据和基础,没有目标的指标,或脱离了目标的指标,或脱离了指标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目标。尽管评价指标与评价目标的关系十分密切,但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从内涵来看,目标反映全貌,指标反映局部。前者总带有某种程度的原则性、抽象性,后者则具有较高的具体性、针对性。从稳定性来看,目标比较稳定,不轻易变动;而指标就可以在反映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各个时期工作的侧重点不同作适当的变动。
健康领域的核心素养
健康领域核心素养
1、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参加与组织展示和比赛活动,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平显著提高,掌握和运用选学运动项目的裁判知识和规则,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制订和实施体能锻炼计划,并对练习效果作出合理评价: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体育赛事和重大体育事件,具有运动欣赏能力。
2、健康行为,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关键。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校内外的体育锻炼,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逐步形成锻炼习惯,掌握健康技能,学会健康管理
;情绪稳定、包容豁达、乐观开朗,善于交往合作,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强;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生活和生存能力。
3、体育品德,体育品德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促进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中自尊自强,主动克服内外困难,具有勇敢顽强、积极进取、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能够正确对待比赛的胜负结果,胜不骄、败不馁;胜任运动角色,表现出负责任的行为;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