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犯在执行枪决时,会哭吗
少年时好奇,追逐公审大会后游街示众的刑车,看到过流泪的死刑犯。
一个是雇凶杀人犯。这个犯人是女性,因为小姑子与人有矛盾,就帮助其物色了一个劳改释放人员充当杀手。杀手干掉了对方,也把自己送进了监狱,接着供出了姑嫂二人,结果三人同时判处死刑。我在操场看到了三个犯人不同的表情,小姑子神态安静,不时与身边法警耳语,似乎交代着什么,那感觉仿佛她知道自己死的不冤;杀手面如死灰,也许他已经死了,在他被抓获的那一天;流泪的是案犯中介绍杀手的嫂子,听到立即执行三个字时,她流下了不甘的眼泪,好像很不甘。刑场上的枪声结束了一切,我看到她在枪响的那一瞬间,还在流泪,我想这不是怂,真的怂是连害怕和伤心的样子也不会有,就像那个杀手,他是被拖着走的,跪都跪不住,需要俩人扶着,才完成了枪决。
我看到子弹从那流泪的眼睛里穿出来,留下一个冒着热气的大洞。
还有一个是一个杀夫的女犯,公判大会上,她一直微笑,法警拿梳子帮她整理头发,抚平衣领,好像送她去参加什么典礼。她非常感激的对法警点头微笑,直到目光扫到会场上,刑车下的两个孩子,她才忽然流了眼泪。那是她的孩子吧,她捆绑着的双臂做出挣扎的动作,好像想抱一抱他们。
枪决是在县城的边的一个废弃砖窑执行的。她面朝着黄土坑,一动不动,枪响后,爱恨情仇全部了结,世上留下他们的孩子,不知道现在在哪里。
我婶子的母亲,是烈属,解放初期是土改积极分子。我小时侯,她给我说过:那时候被枪毙的人很多,凡有人命债的土匪,还乡团,恶霸都被枪毙了。这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英雄”本色,押往刑场的一路上唱着大戏,每经过一饭舖门口,要吃包子,要喝酒。店主无不充分满足,让人端着酒和包子喂这即将丧命的人吃喝。这些人每唱一段大戏,围观的百姓无不大声叫好。当时,这似乎成了一个“规矩”。被枪毙前哭和求饶的,会被人视为“孬种”。
死刑犯在执行死刑前,大部分都是在宣判的一个星期前,在看守所都哭的没有眼泪了,
还有个别的,认为被判决死刑,是自己被冤枉了,
比如,有的贩毒案,贩毒数额较大,但是她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交代了,有的还举报了同伙,认为不该判决死刑,在刑场上哭,有的是感觉离开这个世界了,吓的哭,
有的是感觉后亏了,一个犯罪行为,被判决执行了死刑。
“哀大莫过于心死”。死刑犯在临刑前基本上都能正常面对死亡。
人都有七情六欲,没有人不畏死。在知道自己的生命时日不多的时候人们往往会用哭泣宣泄自己的情感,这样的情况多出现在一审宣判死刑的时候。
我们的国家对死刑采取的是慎之又慎的态度,从一审宣判死刑开始要经历二审(被告人不上诉除外),省高院复核,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下发执行死刑命令的程序。每一次程序的结果都会告知罪犯,严谨的程序在保证即将被处决者都是罪有应得之人的同时也历练其心境。所以,即将被枪决的死刑犯一般都不会哭。
我倒真的亲眼目睹一个罪犯被抢决时的情景。
那时候我年纪还小,只有十几岁,具体时间记不得了,大概是60年代末,在江苏南通的东海边公开抢决一个姓曹的罪犯。60年代经常召开广场批斗会,游街示众等大型活动。抢决罪犯也是公开的,并发动群众观看,以起到震慑,教育作用。
那天,有好几个人被押上审判台,现场人山人海。其中这个姓曹的是个杀人犯,被判死刑执行枪决。因我年纪小,灵活,钻来钻去钻到了最前面。只见这个罪犯是被绑着的,背上插着一块长条木牌子。穿着军装的人(没有帽徽领章)隔着好几米远,举着长枪向罪犯开枪,一枪没打死,罪犯还转头看了看,未看到有泪水,穿军装的人又立即对他补了一枪。
我分析,死刑犯都是罪恶不赦之人,对执行枪决早有心理准备,执行时不会流泪。
有的,我亲眼见的。那一年县里开公判大会,刚好我回老家遇上,好久没看了,非常兴奋一直拼命地往前挤。有两个判死刑的,岁数大的,40多岁,像是惯犯,表情木然,小的据说刚18岁,西安人,俩人合伙抢劫乡信用社,还杀了人,听人议论是这个小一点的,本身不敢去,受那大的蛊惑去的,抢了钱后又被当场发现,大的说叫杀人,他本不想但经不住吓唬还是动了手,可能是感觉有点亏,宣判时他家人还没到来,哭的泪人似的。随后见过的都没有哭。
利刃出鞘毒贩被执行死刑第几集
是《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第十六集。范天雷安排了一次训练,就是早饭吃豆腐脑,随后红细胞小组做这大客车来到刑场,观看刑场枪毙犯人的情景,由于直接爆头,所以搞的所有人回部队吃饭时,全体都吐了,接着范天雷的老班长来到特战队,调查蝎子的动向,据说,蝎子在刑场的时候有过埋伏。
然而未动手,接着何晨光,李二牛,王艳兵,三个人一起惆怅起来,想起今天在刑场看到枪毙犯人的情景,称自己无法杀人,最后由何晨光的劝导,李二牛,王艳兵,认识到了,随后继续训练。
东莞中院依法对4罪犯执行死刑, 你怎么看
对毒贩 故意杀人犯 拐卖妇女儿童犯 严重涉恶致人死亡的罪犯 抢劫犯 投毒犯的死刑执法是每个公民都能支持的,现在的法律日益完善冤假错案是很罕见的了,所以支持法院执行的死刑判决!